............如果世界存在。那是一個連詞。據說是合體。那不是連詞。是名一連詞。須菩提。一致的。那是無法形容的。而是普通人。貪婪的東西。
——《金剛經》的合理劃分
上一篇《知識的貨幣視角》將知識比作貨幣如何應對知識碎片化,開辟了思考“知識”的新空間。
這篇文章講的是知識的碎片化。
碎片化的概念是相對于以前的知識形式提出的。
互聯網之前的知識形態:知識很長,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幾十萬字的書,圍繞一個主題。知識版本比較單一,知識版本更新較慢。
我們從小就知道,我們都是按固定時間和定量喂食。學習的科目也分為“完整”單元,每天有幾節課,每節課有固定的科目,每節課有固定的階段,一年級數學,二年級數學等等。
我們所說的“完整知識”,其實是為了便于學習管理而進行的一種知識組織形式。
孔子看到知識是零散的(竹簽的繩子斷了),他想重新整理知識。這是孔子處理碎片化知識的方式。
可以說,互聯網之前的碎片化知識因為無法存儲、傳播和使用而逐漸被淘汰。也可以說,因為沒有相應的零碎知識工具,歷史上能留下的就是整體知識。
就像漁網一樣,由于網眼的大小,比網眼小的魚會被漏掉。我們的網只能釣到超過 2 磅的魚。這個時候,我們不能說魚有2斤多,但是我們還沒有釣到小魚。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碎片化的知識無法應用,所以我們整合了專業化、學科化的知識,而知識本身沒有界限、沒有學科、沒有專題。
互聯網的一個主要作用其實就是去整合、去規范、去規訓知識,這是知識回歸本源。
總的趨勢是知識越來越碎片化,具有綜合知識、專業知識、界限清晰的學科越來越少。 “全知”的成長空間會越來越小。
相應的貨幣也有類似的現象。自紙幣誕生以來,就存在“面值”問題,傳統價值成為貨幣的一個要素。
貨幣有兩個功能:一個是儲值功能,貨幣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另一個功能是定價功能,貨幣是商品價格的標準。
面值對應貨幣的儲值功能。只有貨幣本身具有“面值”,才能作為一種財富。 “面值”的存在,在于貨幣的存儲方式決定了它必須要有“整錢”的概念。貨幣從黃金、白銀、紙幣和電子貨幣演變而來。這就是金錢的進化。這個演進過程與貨幣的應用水平和時代的技術水平有關。
在互聯網和電子貨幣時代,貨幣的存儲趨勢是數字化。
數字貨幣與實物貨幣相比有幾個特點:不占用空間,不需要改變。電子貨幣實際上是碎片化的貨幣。碎片化貨幣是貨幣的本色。具有“面值”的貨幣是整個貨幣,但它涉及到存儲、交易、找零等?;ヂ摼W條件下,“面值”貨幣將逐漸被淘汰,破幣將成為貨幣的基本形態。
我們應該怎么做?
面對日益碎片化的知識,我們不得不選擇兩大方向:
一、一個方向是避免碎片化知識,避免碎片化知識,刻意尋找綜合知識和專業知識來學習。選擇這條路的人很多。這些人是由傳統知識撫養長大的。他們不習慣碎片化的知識,更沒有認識到碎片化知識的優勢。
二、另一個方向是接受零散的知識是常態。將精力集中在如何使用零散的知識上。而不是尋找“全部知識”。
結論,本文的目的是闡明存在知識的原始方式是碎片化知識如何應對知識碎片化,而碎片化知識是知識存在的更本質的形式。正如破碎的貨幣是貨幣的基本單位一樣。大家,不要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全部知識了,因為趨勢是逆轉的。
下一篇會講解:如何利用碎片化的知識構建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